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在白宮舉行會談。會談過程中,雙方在媒體前爆發(fā)激烈爭吵。原計劃的聯合記者會被取消,美烏礦產協(xié)議也未能簽署。按理說,元首見面時,雙方大事都已搞定。美烏領導人卻當著記者的面吵起來,這在外交史上實屬罕見。
在美烏領導人會晤不歡而散后,歐盟、法國、英國等歐洲多國領導人發(fā)聲重申支持烏克蘭。美國政界依據黨派陣營也迅速做出回應。民主黨方面指責特朗普和萬斯在世界媒體面前斥責澤連斯基,這種做法有利于俄羅斯。共和黨人則表示,美國領導人指責澤連斯基對美國支持烏克蘭抵御俄羅斯缺乏感激之情是正確的。在烏克蘭內部,支持澤連斯基的仍占多數。
毫無疑問,特朗普政府對澤連斯基及其團隊已失去信心。特朗普后來在社交媒體上稱,澤連斯基并沒有做好和平的準備。特朗普表示,澤連斯基在橢圓形辦公室不尊重美國,他可以在準備好實現和平時再回來。
在橢圓形辦公室內,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與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爭吵。 (圖源:美聯社)
某種意義上講,美烏領導人發(fā)生激烈爭吵也是必然。美國想控制烏克蘭的資源,但又不提供安全保障,站在澤連斯基的角度,他對國內民眾無法交代。既然想簽協(xié)議,雙方的立場都得兼顧一下。但特朗普團隊的基本立場還是想犧牲烏克蘭。如果澤連斯基簽了這份協(xié)議,那他就成了賣國賊,肯定會下臺。他在全世界面前顯示一下強硬立場,或許在國內還有生存的機會。
烏克蘭基洛沃赫拉德地區(qū)一個鈦鐵礦露天礦場。(圖源:美聯社)
可以確定的是,接下來,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團隊溝通會困難重重。據《華盛頓郵報》援引一名美國高級官員的話報道,由于感受到澤連斯基在和平進程問題上“寸步不讓”的態(tài)度,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暫停所有正在進行的對烏運輸”。此舉或將影響運往烏克蘭的雷達、車輛、彈藥和導彈等。至少在一段時間內,特朗普會給澤連斯基臉色看。從常識上看,美國是烏克蘭背后主要的援助者,離開美國的支持,烏克蘭在戰(zhàn)場上會更加艱難。特朗普跟澤連斯基吵架時說,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裝備,這場沖突兩周內就會結束。他說得有一定道理。接下來一段時間,烏克蘭主要依靠歐洲的援助。但歐洲的援助力度能否趕上美國的援助,這要打個問號。不管怎么講,澤連斯基和特朗普、萬斯這一通吵架,使得他的團隊和他本人與美國現政府的關系降到了冰點。
烏克蘭軍人在烏克蘭基輔郊外機場拆開美國軍事援助物資。(圖源:美聯社)
美烏雙方圍繞這份礦產協(xié)議還得經歷一段時間的博弈,最終結果受烏克蘭內部政治走向、歐洲主要國家的支持力度,還有美國國內的政治反彈等因素影響,所以仍存在一些變數。
澤連斯基最好的結果是美國對烏克蘭提供某種形式的安全保障,在經濟方面下手輕一點,給烏克蘭戰(zhàn)后重建提供一些支持;最壞的結果則是特朗普徹底中斷對烏克蘭現政府的支持,要求他們更換總統(tǒng),換完總統(tǒng)再討論礦產協(xié)議。
雙方立場差距極大,要彌合分歧絕非易事,若不經過幾輪博弈,難以找到達成共識的辦法。最后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雙方都做出一些妥協(xié),簽署相關協(xié)議;一種就是美國繼續(xù)加大對澤連斯基的壓力,讓他和他的團隊下臺,由繼任者簽署協(xié)議。如果澤連斯基不改變現有立場,他下臺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